以太坊 历史

2009年1月3日 比特币 [1] [2] 之后的十年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纷纷诞生。 市场上的公链项目早已以数千计,更不用说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 2018 年的一份调查显示, 区块链领域的全职开发人员在 2017 年的 1876 人基础上上升了 164% [3], 该领域技术人才的紧缺和巨大的想象空间让市场上充斥着雷同的、虚假宣传的项目。 同时,加密货币、虚拟货币、代币、区块链等概念也层出不穷,扰乱了普通人对这项技术的理解。 区块链行业在公链领域最具思想性与里程碑意义的,除了首创的比特币外,就是以太坊项目,它被誉为区块链 2.0 时代的里程碑(比特币为区块链1.0时代)。

以太坊,英文全称 Ethereum,是一个全球协作的开源区块链项目。 该项目流通的加密货币称为以太币 (Ether),是全球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流通加密货币。 它最大的特色是具有一个运行时环境:以太坊虚拟机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简称 EVM), 为大规模分布式开放应用提供了运行的平台。

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于 1994 年出生于俄罗斯, 他参与了比特币项目的开发,于 2013 年下半年初步形成以太坊的设想, 并开始构思以太坊具体的架构。

2014 年比特币大会上,Vitalik 第一次展示了他有关于通用编程的比特币网络的扩展想法, 他试图通过让公链原生支持脚本语言编程的方式来拓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遗憾的是,该提议未被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接纳。 从 2014 年起,他发起并筹备一条从零开始的公链。 有别于比特币的有限拓展编程的尝试,以太坊原生支持拓展编程。

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 全球化的计算基础设施,也就是具有分布式、 公开透明、永不下线特性的全球计算机

在这台分布式计算机上运行的小程序, 被称为 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 在以太坊 2014 年发起众筹后,更多人加入了开发者的行列。 其中 Gavin Wood 博士担任了该项目早期的技术合伙人角色。 他发表了 以太坊的黄皮书 [4] 并且负责制作以太坊虚拟机。 以太坊最出色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一台虚拟机。 通过虚拟机字节码规范约束,成功分离了智能合约写作源语言与编译后的目标语言。

在社区运营方面,以太坊的开发、应用环境生态也相对比较完善。 该项目生态目前包括了(截止笔者交稿):黄皮书中定义的符合通信协议的4种客户端(分别由 C++、Go、 Python 和 Java 实现)、 一个可用的 JavaScript 环境 (web3)、众多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轻量级的移动端钱包以及数个测试网络。

[1] Francis Elliott (2009) ‘Chancellor Alistair Darling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The Times, 9th January.
[2] Satoshi Nakamoto (200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Available at: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3] Michel Rauchs, et al (2018) 2nd Global Cryptoasset Benchmarking Study, Cambridge University, Available at: https://www.jbs.cam.ac.uk/fileadmin/user_upload/research/centres/alternative-finance/downloads/2018-12-ccaf-2nd-global-cryptoasset-benchmarking.pdf
[4] Dr. Gavin Wood (2014) ‘ETHEREUM: A SECURE DECENTRALISED GENERALISED TRANSACTION LEDGER’, GitHub Pages, Available at: https://ethereum.github.io/yellowpaper/paper.pdf

以太坊一共将经历4个发展阶段,我们正处在第3阶段的中期。每个发展阶段的交接过程是以 “硬分叉” 的形式完成。 所谓硬分叉即一种特殊的软件升级——该升级不向前兼容。 新软件承认 ...